近年來,市民的環保意識越來越高,更自覺地實踐環保,以達至可持續發展(Sustainable Development)。可持續發展指:既滿足當代的需要,而同時又不損及後代滿足其需要的發展模式。想實踐可持續發展,可從飲食方面着手,例如食用可持續食品或可持續海鮮。

 

可持續食品 (Sustainable Food)

根據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,指出只有三成受訪者曾聽聞過可持續食品,當中六成五受訪者沒有在香港食用過可持續食品。可見香港市民對可持續食品的認識不夠,香港需要提高對可持續發展食品的推廣。可持續食品指食用的肉類、農作物、蔬果、海鮮等符合無添加防腐劑、無基因改造、無化學物、無催生激素、無添加荷爾蒙、無抗生素、無使用化學殺蟲藥及無使用化學農藥。不僅有助減少環境污染、避免自然資源被破壞,也有助健康。

 

可持續海鮮  (Sustainable Seafood)

說到可持續海鮮,大家可能會想起已推行數年的「無翅計劃」,這計劃是為了減少魚翅消耗量及避免生物瀕臨絕種。可持續海鮮又稱環保海鮮,指無論養殖或野外捕撈而來的海鮮,其生產或捕撈過程,不會破壞海洋生態,以確保生態系統長遠發展。根據世界自然基金會指出,香港是亞洲人均海鮮消耗量第二高的地區,更於全球排名第八。這可說明香港市民對海鮮的需求量極高,故要盡早實踐可持續使用海產資源。

 

我們可從自身做起。可按世界自然基金會於2007年推出的《海鮮選擇指引》作出購買選擇。該指引旨在推廣環保海鮮同時,亦讓消費者培養愛護海洋的責任。指引將本港常見的數十種海鮮分為三個類別,包括「綠色-建議」對環境影響較少、「黃色—想清楚」對持續發展存在不利影響,偶爾可食用,及「紅色-避免」屬不可持續發展類別。我們可購買「綠色—建議」及「黃色—想清楚」類別內的海鮮。除此之外,還可閱讀標籤,可清晰地了解海鮮的來源地及捕獲方法。另外更可選擇食用經可持續認證的海鮮,如經漁農自然護理署認證的優質養魚場計劃的海產,這樣便可選擇合適的海鮮,為可持續發展盡一份力和責任。